您的位置: 首页 > 教育科研 > 教研组织

礼篇--中华饮食礼仪(上)

编辑:原创 发布时间:2016-09-16 10:30 浏览次数:1777次

亳州一中南校国学社讲师    鲍睿

今天品读国学经典中的 “礼”篇的话题是“中华饮食礼仪”,说到“饮食”我们都不陌生,但说到饮食礼仪我们未必能做到把“礼”放在心中、并表现行动上。不信的话,我们先看一段去年比较火的节目视频片段——“爸爸去哪儿第三季:萌娃参悟中华礼仪之美”:

这回爸爸们带着各家的小朋友来到了西双版纳的“贝叶书院”,现在是午饭时间,那么“中华饮食礼仪”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哪些呢?贝叶书院的师傅首先声明了吃饭的基本礼仪“1、保持安静;2、吃多少,盛多少”。接下来参与活动的几位小朋友均各具特色,有盛了一大份米饭的轩轩,盛的全是蔬菜的诺伊,还有对蔬菜米饭不怎么感兴趣的大竣……

开始吃饭了:轩轩真是对米饭大爱,第一个吃完;乖巧的夏天小姑娘则是如此安静地吃完了饭;可爱的诺一小朋友则是认真地纠结于一大碗蔬菜中不能自拔;最让人忧心地还是大竣,他面对饭碗始终辗转不安,师父带着“怒火”的目光开始向大竣“扫射”!

那么我们从刚才的这段趣味的视频中,有没有感受到“中华饮食礼仪”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哪些呢?没错:1、静——保持安静;2、俭——吃多少、盛多少。

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基本要求——“静”,还记得乖巧的夏天小朋友是怎么吃饭的吗?没错乖巧的夏天吃饭的过程中很是专注与安静,居然只剩下“咀嚼的声音”,那么让我们再对照一下这么两个场景:场景1,满是佳肴的餐桌旁,站着一个挥舞着餐叉并口中大声念念有词的小朋友,此时的你感觉如何?场景2,当你准备全心投入一餐美食,结果旁座的大哥“吧唧、吧唧”地狼吞虎咽的声音打断了你,OH,NO!还有大哥的“哈喇子”……此情此景,亲爱的你,还有胃口吗?咳,你说这吃个饭能“安静点、消停点儿”多有必要啊!

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第二个基本要求——“俭”,大家还记得视频中诺一小朋友那为了不剩饭而“含泪吃萝卜”的片段吧?所谓""体现在吃饭过程中,主要反映在行为上,正如贝叶书院中的师傅所提的第二个基本要求:“吃多少,盛多少”那么简单且朴素!

那我们为什么要注意吃饭过程中的“静”与“俭”呢?其实,这吃饭礼仪中的一“静”,一“俭”,正是从我们老祖宗辈儿就开始传承下来的一份个人素养与修持……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?——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,没错!这正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先生在《诫子书》中的千古名句,《诫子书》是诸葛亮先生在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书,全文仅有八十七字!试想诸葛先生一生叱咤风云,临终前却仅以这八十余字来承载自己一生的感慨,这封家书的分量该有多重?!更何况,家书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!

这里有一个小典故恰好验证诸葛亮先生的这句话:古时有位少年,因家境贫寒无钱上学,只好借住于一所寺庙里读书;为了有个安静的学习氛围,他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了学习;这位少年为了兼顾读书和最基本的生计,俭朴到每晚熬制一锅粥,隔日晨起将凝结的粥块划开,分别在早中晚佐以咸菜,就这么以一锅粥来度日!这就是 “断齑画粥”的典故,这位少年就是后来的一代名相范仲淹,而他少年时的故事则正是“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淡泊无以修身”的最真实写照。

那么,现在如今反观我们自身,会发现如今的我们学习有安静整洁的校园,吃饭更是不用操心自己动手去做;嗯,比起范仲淹先生如今的我们可真是幸福太多啦!但“静”与“俭”这两个基本要求看似简单,但真正联系自身行于生活之中……恐怕我们做得很不足,不信的话请大家看一下这几张在我们一中南校食堂——老师随手拍下的照片:

透过饭菜托盘后面隐隐约约的红、黄、蓝色的南校校服,显然“浪费”每天就在我们咫尺之间发生着,而我们往往选择视而不见。课下我曾经问了很多我们学校的同学:“我们学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学浪费饭菜呢?”;同学们给我最多的回复是:1、吃不了;2、不好吃。“吃不了”可以选择让打饭的师傅们少给你盛些,“不好吃”可以选择本次吃完、下次不点!大家还记不记得南校食堂的名字了?对,正是 “俭德楼”!现在 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这句话是不是又在大家的心中升起?是的,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——朱子治家格言中的这几句话也说的正是“勤俭”的态度,而“勤俭”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
好的,我们关于饮食礼仪的话题,这先讲就到这里;那么为什么“静”与“俭”的行为习惯,可以“修身养德”,可以“致远”与“淡泊明志”呢?此外关于饮食礼仪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关键点呢?大家可以课后先思维一下,我们下一讲再揭密哦!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