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校务公开 > 预算决算

亳州一中南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总结

编辑:原创 发布时间:2016-09-16 18:05 浏览次数:2214次

我校是亳州市政府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“一流设施、一流师资、一流管理、一流质量”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。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服务学校师生为宗旨,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窗口为目标,精细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地开展工作,为学校创品牌学校增光添彩。

学校已建成高标准学生微机室四个、通用技术设计室两个、制作室两个,展示室两个。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多媒体电脑一台,教师可进行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的备课活动。各年级的每个教室都装有交互式电子白板并通过“班班通”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,实现了“班班通”上课系统与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的对接,校园通讯网、广播网和视频监控网覆盖全校。学校已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、教师办公自动化、学校管理网络化的现代化学校。

经过全体南校人的努力,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助推下,我校在2011年全市高一期终质量检测中总分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一名;在2012年元月全市高二期终质量检测中,我校高二年级文、理科总分平均分均名列全市第一名,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;首届高三毕业生的本科达线率为81.99%,位居全市第一。我校师生在全国、省、市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和各学科优质课大赛中成绩显著,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。

一、确立岗位分工责任制为特征的管理机制

围绕学校信息化发展与实施方案,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,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,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,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,保持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。创建智能化、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数字化环境,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,加速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。推动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。进一步完善我校数字化建设步伐。

1、组织保障

实施信息化工程,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,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,主要成员由相关部门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,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网络,共同研究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制度。

2、制度落实

将数字化学校创建作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和奋斗目标,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的制度建设、教学改革、教育科研、教师学生成长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。首先,将目标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,经常向教师宣传,使之成为全校教师追求优质共同发展的共同愿景,扎扎实实分步实施。其次,分阶段、分层次、有步骤地对老师进行培训,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,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的能力。

二、确立优化资源配置为特征的执行机制         

为了使学校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实现信息化,营造数字化环境,学校加强信息化设备的投入。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工作电脑,并接入校园网和互联网,每个教室配置了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,并接入学校资源服务器、上课与备课平台。数字广播系统可实现班级的点对点控制,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对各班教学情况的评估……这些资源的配置有利于营造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数字化环境。有了硬件的保证,现在教师的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应用各种数字媒体,所有老师都能利用电脑查阅资料、电子备课、制作课件,学校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资源库。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必备,实现了办公的电脑化和网络化。

三、抓应用,确立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

学校在初步完成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之后,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,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。

1、搭建学校网站系统,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。我们对学校网站进行重新设计和制作,页面更加美观了,功能更加强大,维护更加方便。目前主要有学校概况、校园资讯、部门工作、教师园地、学生园地、教育资源、德育之窗、年级各部、校务公开及一些专题等栏目。

2、抓好资源建设,支撑课程改革。运用班班通设施辅助教学,创设情景,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,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,促进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的提高,为打造高效课堂添砖加瓦。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,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水平。

3、丰富数字化资源库建设,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,积极调动教师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,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。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、分年级、分学期、分类别的校资源库,做到资源共享,减负增效,更好地服务于教师、服务于教学、服务于学生,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。

4、通过网络建立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。为每位班主任配备了一部手机,方便学生和教师与各学生家长联系,并采用家长会等渠道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紧密沟通。另外,还在每个年级建立了QQ交流群,方便全校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各种通知和信息。

四、确立服务第一为特征的培训机制

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,因此,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关键。学校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,制定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时间表,并在每学年都安排教师全员培训的校本培训方案。

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比赛,以赛代练,以赛促能。在我校组织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,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列入其中;参加市英语、物理、历史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大赛,我校成绩最好;在全市多媒体制作大赛、安徽省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及首届省电子白板大赛等活动中,我校参赛教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
五、确立文化立校的办学特色,开发校本课程资源

为了建设南校特色的校园文化,我校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入手,通过“班班通”系统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教育,开发了一整套数字化的资源(包括文本、图片、多媒体课件、视频、音频等形式),并建成了专题网站,更大范围内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,起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
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《弟子规》校本课程由于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,获准代表安徽省参加了2012年在深圳举行的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展演,产生良好的宣传、辐射效果。

其它的工作有:校园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升级;购置了网上阅卷系统,实现了规范、科学的检测与分析目的;创建“和谐发展”网上结对小组,借助长三角结对平台,与华师大松江实验高中、扬州第一中学、宁波北仑中学结对成功并开展网上教学教研活动。

近期我们还做了以下工作:

1.信息化硬软件建设

录播教室添置;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升级改造;

2.利用学校门户网站加大宣传

借着我校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的大好时机,丰富学校网站的内容和板块,突显网络宣传的优势。规范各处室的新闻发布与管理,加大网站对学校的宣传力度,使学校网站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。

3.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效,加大现代教育媒体的利用率

按照《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》的部署,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市级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,为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做好准备工作。

4.加强电教常规管理,提高“班班通”设备的使用效率

完善教师用微机的使用管理,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,杜绝利用办公微机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,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效率,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。完善各班级“班班通”的管理和使用制度,加强对“技术班长”的培训,鼓励教师勤用善用,使教师能够真正通过“班班通”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发现教师应用典型,带动全体教师形成高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良好作风。

5.加强校园广播的管理,发挥广播在宣传教育中的作用

校园广播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,宣传好人好事,形成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。要发挥学生广播员的作用,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,通过培训规范使用行为。做到每次播音有人、有计划、有记录。栏目相对固定,克服随意作风,争取形成一、二个较为固定的学生喜欢的栏目。

6.依托“长三角”结对平台,发挥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

作为长三角结对学校,我校要利用好结对平台,与三所优秀学校多交流,多沟通,取长补短,资源共建,共同进步。

2013.10.

分享到: